你知道揚州第一名勝是哪嗎?這個“淮東第一觀”,距今已1500餘年
相信大家都讀過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。” 在揚州,大明寺古有揚州第一名勝之稱,始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。據說也是國內極其靈驗的寺廟之一,今天就跟隨Abby一起去看看吧。入寺之前的牌樓爲紀念棲靈塔和棲靈寺而建,四柱三楹,下砌石礎,仰如華蓋。中門之上面南有篆書“棲靈遺址”四字,爲清光緒年間鹽運使姚煜手書,字體雄美。
寺前東西院牆上分別嵌着兩塊石碑,東爲蔣衡山“淮東第一觀”。而“淮東第一觀”出於秦少游《次韻子由題平山堂》:“遊人若論登臨美,須作淮東第一觀”,因宋時揚州屬淮南東路,詩人認爲這裡是淮東第一美。
西側則是王澍書“天下第五泉”大字,後面也有不少故事。它位於揚州蜀崗中峰大明寺康熙、乾隆御花園內。唐代狀元張又新、唐代刑部侍郎劉公伯、茶聖陸羽皆爲此泉作記。乾隆皇帝三度臨幸大明寺御花園內,茶興助其詩興:“有冽蜀崗上,春來玉乳香。”真是:“從來名士能評水,自古高僧愛鬥茶。”過去此處一直有塔井和下院井之說,明代大明寺僧滄溟曾掘地得井。嘉靖中葉,巡鹽御史徐九皋書“第五泉”三字,青石紅字,字形豐腴壯麗,人稱此爲“下院井”。水島上一井,是乾隆二年汪應庚開鑿山池種蓮花而得,並於井上建環亭,由著名書法家、吏部王澍書“天下第五泉”。
波兰驻加大使:该纳粹老兵应被起诉 加领导人应向波兰人道歉
進入寺廟,就可以看到威嚴的大雄寶殿,因爲禮佛要敬佛,沒有拍照。殿堂佛像全部重新裝修,金光煥彩,法相莊嚴。而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築是上圖的鑑真紀念堂,爲紀念鑑真法師圓寂一千二百週年,於1963年中日兩國紀念鑑真圓寂1200週年時奠基,於1973年建成的。
很多人不知道鑑真東渡日本前,曾爲大明寺住持。1922年,日本學者常盤大定在寺前樹立唐鑑真和尚遺址碑。它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,由建築學家樑思成先生設計,共包括碑亭、長廊和紀念堂三部分組成,總面積達七百平方米。紀念堂正中供奉着鑑真法師坐像,用楠木雕刻乾漆夾紵而成。據說大明寺內有一個石燈籠,它與日本唐招提寺的石燈籠是一對,至今還在燃燒着,象徵着中日友誼長明不滅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這裡還有一處十分有名,那就是北宋大學家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的平山堂。坐此堂上,江南諸山,歷歷在目,似與堂平,平山堂因而得名。始建於宋仁宗慶曆八年,當時任揚州知府的歐陽修,極賞這裡的清幽古樸,於此築堂。那麼平山堂是做什麼用途的呢?宋葉夢得稱讚此堂壯麗爲淮南第一,原來這裡是專供士大夫、文人吟詩作賦的場所。
既然是文化交流場所,這裡的匾額也是衆多。其中光緒年間兩江總督劉坤一所題的“風流宛在”一匾,讓人印象深刻。不僅是其書法流暢,注意觀察會發現“流”字少了一點,而“在”字卻多了一點,彷彿因風而流動所致,別寓情趣。
生存競技場
這裡還有一副神奇的歐陽修石刻像,像中歐陽公容顏微笑,鬍鬚纖細有波,加之石面稍凹,刻紋有反光作用,造成遠看白鬍須,近看黑鬍鬚,此像不僅黑白有變,而且從任何角度看,歐陽公雙目均與觀者對視可親,雙足均向觀者。如此傳神之作,出自揚州著名石刻大師朱敬齋之手。
如果你想領略揚州的歷史文化底蘊,一定不要錯過這裡哦。
超美半透明Game Boy掌机 七色可选还能读卡匣
勒克莱尔:直到最后一圈,我以为我登上了领奖台